江漢雄 校長
學歷
宜蘭縣梗枋國民小學
宜蘭縣頭城國民中學
省立台北師範專科學校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教研究所
經歷
宜蘭縣大溪國民小學教師
宜蘭縣武塔國民小學教師
基隆市東光國民小學課務、生活體衛組長
基隆市尚仁國民小學教導主任
基隆市東光國民小學訓導主任
基隆市建德國民小學總務主任
基隆市建德國民小學訓導主任
基隆市建德國民小學教務主任
基隆市建德國民小學輔導主任
基隆市隆聖國民小學校長
基隆市長樂國民小學校長
基隆市五堵國民小學校長
基隆市建德國民小學校長
學校之經營理念
ㄧ、力求學生五育均衡發展,開發學生多元智慧能力。
學校教育應順應時代潮流,以及教育政策與制度之改變而改變。知識的填壓,只重智育的時代已成過去,唯有均衡發展學生
各方之學習,開發每位學生與生具有之多元智慧。因材施教,將每位學生依其才能、興趣、予以施教,教育才算成功。
二、建立學校全體教職員工皆為人師之觀念,俾使學生能全面學習。
建立全體教職員工應有”學校中每一位學生都是我的學生”之理念,人人均應負起教導學生之責任;也培養每一位學生視全體師長均為我的老師之觀念,使校園中,處處洋溢著”教導”與”學習”之氣氛,提供學童時時能學習,事事有師長指導之環境,以達到全面學習的目標。
三、結合教務、學務、輔導、總務之四合一功能,發揮學校整體教育效能。
學校教育雖有不同部門,執行其應有的職務,但勿形成多頭馬車,或各自為政,倘若教學無法配合行政,行政無法支援教
學;訓、輔無法相輔相成,則學校教育效能必定低落。因此,整合各部門之力量,才能發揮學校之整體教育效能。
四、結合學校、家庭、社會之資源,共同實踐教育之願景。
現代學校之辦學,已非昔日封閉式之經營,唯有結合家庭、社會之力量,才能辦好學校。社會資源是無窮的,無論在人力資源、物力資源、或機構資源及自然資源,對學校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唯有結合才能使教育成功,造福學子。學校教育與社會才不至於脫節。
五、重視學生基本學力之培養,達成學校應有之教育任務。
學生在學校所學之一切,將來勢必運用於社會上,因此,知識的灌輸無法讓學生適應其變動不拘之社會生活,只有培養其應有之學習能力,才是教育之首要任務。所以,在六年的國小學習生涯中,學校應訂定各年級學生之基本學力,透過檢測,使
每位學生在學校中均能習得這些基本學力,以為日後之學習基礎及能適應未來之社會生活。
六、領導編製各類議題課程設計,增強各議題教學效能。
如:學校本位課程、午餐教育課程、
交通安全教育課程、民主法治教育課程、環境教育課程、家庭教育課程、性別平等教育課程、性侵害防治課程、家庭暴力防治課程、海洋教育課程、人權教育課程、防災教育課程-----國防教育課程、品德教育課程、
減輕老師備課時間並增強各議題教學效能。
七、因應國際化潮流,推展資訊教育,及多元語言教學。
國際化之潮流是無法抵擋的,因此,推展資訊教育,縮短國際間之文化、科技等交流,是國民教育應建立之基礎。培養兒童世界觀,實施多語教學,奠定良好的溝通能力,是國民教育所不能或缺的教學內容。
八、激勵教師士氣,鼓勵教師進修,提昇教師多元化之教學能力。
教育課程不斷的創新,教學內容不停的翻新,教師之教學能力亦應有所長進,教學方式也應不斷力求精進。因此,教師進修
是不可少的,而且應力求多元化進修,以獲得多元化的教學能力。
九、加強學生自治活動,培養學生民主法治之素養及自治之能力。
學校是社會的縮影,學校應透過民主方式,選出自治幹部,以培養學生民主素養,及交付自治幹部之任務,以培養其自治能力及服務觀念。
十、妥善規劃校園,充實教學設備,提供師生良好的教學環境。
善用有限之財源,精心規劃優質之校園環境,並充分提供教學所需之設備及資源,以提供師生良好的教學環境,期增進教學之效能。
學校之經營方針
一、政策執行二、經營管理
1、 學校行政領導採民主方式、分層負責、分工合作、各司其職,並藉由良好的溝通協調,團隊合作,發揮個人潛能,締造卓越的行政績效。
2、 有計畫的克服困難,努力改善整體教學環境,注重兒童學習, 培養正確的生活及學習行為態度習慣,建立優良校風。
3、辦理教師成長團體-提升教師教學效能。
4、校長不定期與各學年教師、科任教師、工友、廚工座談、以建立和諧關係,並期了解應興應革事項。
5、重視親職教育的推展:
(1).每學期辦理親職教育講座、親師座談會、聘請專家學者演講、與家長面對面溝通、討論IEP、辦理父母效能訓練成長研習活動。
(2).發行校刊及輔導刊物,每學年各出刊二期,成為學校與家庭社區溝通的橋樑。
6、積極推動學生團體輔導活動。
(1).舉辦全校『身心障礙關懷宣導』活動,內容有海報影帶、邀請身障人士至校親身分享人生經歷,與多元評量及校慶活動納入摺衣服等家事活動、有獎徵答活動,讓孩子有深刻體驗發揮自助人助精神。
(2).辦理『性別平等教育』宣導:影帶教學、生理衛生講座、有獎徵答,並設計各年段性平教育課程及學習活動,提供教師教學實施參考。
(3).實施『榮譽制度』:鼓勵好表現好行為,以精神獎勵取代物質獎賞,深受學生喜愛,除鼓勵教師多發現學生優點外,亦鼓勵學生發展不同之能力,達到自我肯定發揮潛能的目的。
7、 注重研究與改進:
(1).鼓勵教師作行動研究,對教學知能的成長有所助益。
(2).實施三、五年級學生社交量表測驗,並將統計結果提供教師及學生參考,以協助? 教師了解班級互動的情形,作為個別輔導及班級經營的參考。
(3).辦理一、四年級瑞文氏測驗,統計分析結果,提供老師父母及學生參考為努力的目標。
(4).傾聽各方意見,各項方案措施SWOTS分析,力求完善,落實推展。
8、重視學童安全:
(1).妥善規劃『教師導護責任制』,招募交通志工,結合社區人力資源,積極辦理學區學童安全維護行動方案,調查學區治安死角,建立愛心商店,配發安全輔導資源單,維護學上下學安全。
(2).設置『交通安全資源中心』,提供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之資源。
(3).規劃人車分離,確保學生安全。
(4).推動校園輕聲細語,上下樓梯靠右走,走廊慢步走,並建置意外事故處理流程與通報程序。
9、學習活動多元化:
(1)開設各類社團活動如:舞蹈、跆拳道、桌球、田徑、籃球、讀經、排球、棒球、足球、躲避球、幼童軍、管樂、槌球、美術、電腦繪圖、美勞…等種類,並於歲末辦理感恩『才藝展演』,促進親師生合作,增進親師生感情。
(2).『校慶多元智慧園遊會』融入教學課程:設計多樣化活動,各項議題闖關活動、學生從活動中獲得多樣化的學習內容。
(3).辦理各項節慶活動:如元宵節畫燈籠、端午節包粽子製作香包、中秋節彩繪柚子、冬至搓湯圓、歲末寫春聯.等,讓學童了解節慶的由來與意義。
(4).辦理民主法治教育:自治市長選舉、自治市辦公室的設立、自治市幹部主持升旗典禮及各類活動。
(5).辦理『校外教學』:拓展學生學習視野,增進學童學習經驗,增進學生學習效能。
(6).辦理『多元學習評量』:如戲劇、舞蹈、紀錄、觀察、參訪…等,不限紙筆,讓學生學習更生動活潑。
10、重視體育教學:
(1).充實體育教學設備,製作或購買教學訓練影片,設置『體育設備檢查維修表』,定期做好維修工作。
(2).積極參與各項體育活動及競賽。
(3).重視『海洋教育』,加強游泳教學,鼓勵學生學習,檢測率與通過率水準以上。
(4).『晨間慢跑』學生升旗結束後,班上留下慢跑,舒展筋骨,活動四肢,減重塑身。
11、重視環保教育:
(1).美化廁所『主題佈置』:如海洋世界、部落傳奇、詩歌短文、自然新知、寓言故事、笑話連篇、童言童語.、…等展現學童創思。
(2).美化廊道:如各處室、學年公佈欄,不時更新新訊息活動,階梯設置雙語標語,營造處處皆學習環境,走到哪兒學到哪兒。
(3).資源回收:設置『校內資源回收站』,每班設置分類箱,行政辦公室資源回收箱、實施垃圾分類與回收。
(4).社區淨街:歲末安排班級學生至社區作淨街活動,帶動社區作環保。
(5).校園美綠化工作:植栽花木,除草修護,加強校園美綠化。
12、建立全校教職員工皆是學生的教師之信念:有效指導孩子學習,教育學生全校教職員工皆是其老師的觀念,虛心接受指導。
13、以兒童為中心,重視學生基本學力、能力培養,達成學校教育使命。
14、重視學童保健工作:推展『明眸皓齒』『餐後節牙』『含氟塑(班班設有節牙櫃、牙刷、牙刷杯),及指導學童望遠凝視、臉部按摩,保護視力。
15、重視以輔導為主之團隊:積極推動『教、學、輔、總』四合一團隊輔導新體制工作,行政組織運作順暢,提升工作效能。
16、推動『成人教育』:辦理補校、父母成長班(多元化學習成長有拼布、陶藝、紙雕、烘焙、藝術氣球、讀書會…等),落實終身學理念,培養家長正當休閒活動。
17、推展『學校本位課程』:擇一主題,結合社區資源開發教材,師生團隊與社區攜手合作以『社區營造發展學校本位課程』理念,規劃鄉土資源探索課程,珍惜社區寶物,凝聚互助情誼。
19、辦理低、中年級『課後輔導』:解決雙薪家庭子女課後托育問題。
21、推動『海洋教育』:重視自然生態兼顧人文關懷,教導給孩子是課程中所沒有的。將海洋教育課程融入各領域教學實施。
22、推動『課程評鑑』:負責課程與教學的實施,並進行學習評鑑,課程發展委員會審查全校課程計畫,以確保教學品質。
23、推動『友善校園系列』措施
(1).營造無障礙空間:通行證、電梯、斜坡道、階梯扶手、身障專用停車位及廁所、開放校園與社區共享等。
(2).特殊學生照顧:特殊生安置與輔導、個案諮商、認輔制度、小團體輔導、資源班轉介、特教宣導等。
(3).人文關懷:辦理性別平等教育、生命教育、預防中輟生、預防家暴性侵害、關懷弱勢學生、嘟嘟信箱吐真情、情緒教育、等活動宣導。
(4).聯誼活動:如慶生會、旅遊參觀、聯誼活動、感恩餐會等。
(5).新生輔導:有迎新活動、認識校園、導生制度、新生家長座談會。
(6).才藝展演:每年舉辦動靜態教學成果展、鼓勵學生多元化學習,藉由才藝展演,展現學習成果。
(7).升學輔導:參觀建德國中,及邀請建德國中生回校與六年級學生座談,讓畢業生了解國中生活,以期更快適應國中學習階段。
(8).輔導觀念之建立:每一位老師都是全校所有學生的老師,都有輔導之責。
24、推動閱讀活動:
(1).實施『金書獎』書香校園活動:充實圖書鼓勵閱讀,採階段性閱讀策略獎勵,親師生同心營造讀書風氣。
(2).成立『彩虹志工媽媽』服務團隊:晨光時間輪流至各班說故事。
(3).推動『家長讀書會』:每週固定一天聚會讀書,指定閱讀書籍,分享心得。
25、教學活動多元化:
(1).擬定全學年教學活動計畫及學校本位課程,結合社區文化資產走訪鄉土教學。
(2).配合各領域單元教學,運用視聽多媒體、戶外教學、戲劇融 入…等,使教學生動活潑。
(3).學習成長檔案:指導學生依學習內涵,彙整紀錄成長檔案,了解成長軌跡、學習成就。
26、資源班教學:採多元化教學,豐富學生生活,開發學生潛能。
(1).重視『個別化教學』:如IEP、教材編寫、製作教具…等。
(2).行為輔導矯治:諮請『專業團隊服務』到校,依學生特殊需求進行治療活動。
(3).『愛心媽媽課輔』活動:愛心媽媽指導學生課業、認知、語音治療、社交技巧…等。
(4).『協同教學』:運用教師專長及社會資源,進行美勞捏陶及音樂之協同教學。
27、用心辦好學童『午餐教育』。
(1).積極改善廚房設備,廚師皆領有合格證照,並求工作認真,服務態度熱誠,廚藝超群,供應色香味之午餐。
(2).校長定期與各班共進午餐,當面了解學生反應意見,立即改善以提升午餐品質。
(3).各學年課程中融入午餐教育,編製午餐課程教學活動設計,指導學生營養教育、用餐禮儀、食品衛生教育、個人健康教育…等
(4).設置中、西餐禮儀教室,實施用餐禮儀教學,並實際至餐廳用餐,進行實務教學與實際體驗。
28、衛生設備人性化、美化、綠化、教育化的廁所:
(1).每間廁所均供應洗手乳液、肥皂…等,營造家庭化廁所。
(2).每間廁所均由班級認養,並作主題學習及美綠化佈置,讓學生如廁時亦能學習。
(3).廁所分為男廁、女廁及無障礙廁所,寬敞明亮,方便學生使用。
(4).洗手台均安裝省水設施,做好節水之效果,並預留一般水龍頭,供清洗廁所用。
29、重視資訊教育:
(1).每年配合校內『才藝競賽』,辦理查資料、電腦打字、繪圖…等比賽。
(2).配合教師進修,指導協助教師『班級網頁製作』,發揮巧思創意,內容豐富多元。
(3).辦理『在職教師資訊素養培訓』:含資訊應用安全、資訊倫理、及資訊相關法律研習,提升教師資訊素養,能在教學中正確使用資訊科技。
(4).辦理全校『資訊應用培訓-媒體素養研習』:使教師了解媒體素養之基本概念,將所知之媒體素養廣告、網路等性質融入課程教學,指導學生能正確判讀之網路廣告資訊。
30、推動鄉土語教學:(台語、客語、原住民語)
(1).辦理教師『鄉土語知能研習』『鄉土語言教學觀摩』,強化教師鄉土語教學能力。
(2).鼓勵教師參加鄉土語初、進階研習,厚實教學資源,並達35小時研習時數。
(3).擬定『鄉土語言教學計畫』及成立『鄉土語言發展委員會』推動小組,落實鄉土教學。
(4).聘用教育部檢定合格教師,擔任鄉土語教師。
(5).訂定每一日為學校『母語日』:全日師生多以母語交談,並適時融入教學活動中,讓母語的學習生活化。
(6).每年辦理『鄉土語教學成果發表』:話劇表演、朗讀吟唱、唸謠、歌舞…等。
(7).實施『鄉土語多元評量』:以實作、遊戲、吟唱、表演、戲劇…等,呈現生動活潑的趣味。
(8).購置鄉土語書籍,提供教師教學參考運用。
(9).善用校園空間如教室、廊道、公佈欄等佈置鄉土語之俚語、諺語,可隨時學習。
31、本校『學習角』處處是,舉凡走道、樓梯、廁所、花園等均佈置提供學童學習的資訊,並有藝術走廊、櫥窗展示等。
32、積極加強『親職教育』,促進社區文化成長,建立多元的志工資源,招募交通愛心志工,校內性服務志工,促進親師交流,共同為孩子教育而付出。
33、資源共享,充分利用學校與社區資源,拓展學習空間及資源。
34、建置家庭聯絡簿上網,讓家長能瞭解,教師交代學生的回家功課及各項事情的聯繫,保持學校與家庭之良好互動。
35、重視親師聯誼&慶生:校長於每位教職員工生日當天,致贈生日卡,感謝同仁辛苦及祝賀生日快樂,每年並辦理員工自強活動,校外參觀及歲末餐會、摸彩活動,以營造和諧溫馨的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