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 行事曆
  • 活動照片
  • 活動影音
  • 文件檔案
  • 線上教材
  • 學校法規
  • 登入
111學年度第二學期低年級課後照顧班 報名簡章 各班別名單 行事曆 111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行事曆 111學年度第一學期學生行事曆 111學年度重要行事 疫情停課資訊 111學年度防疫相關訊息 防疫相關規定 線上教學及學習資源 學生如何登入Google Classroom 線上教學注意事項 課程計畫 111學年課程計畫 宣導網站 家庭教育專區 防疫大作戰 學校簡介 校史沿革 交通路線 連絡我們 校園環境 建德校歌 校園平面圖 行政單位 校長 教務處 學務處 總務處 輔導處 幼兒園 人事室 會計室 教育儲蓄戶 校園霸凌專線 校園霸凌電話專線及學校投訴信箱 認識校園霸凌

校長

現任校長--胡宗光

※學歷

1.國立臺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畢業

2.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班畢業

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教育學博士

※經歷

1.基隆市忠孝國小教師兼啟學組長

2.基隆市忠孝國小教師

3.基隆市忠孝國小教師兼會計員

4.基隆市忠孝國小教師兼學務主任

5.基隆市忠孝國小教師兼教學主任

6.基隆市政府教育處特殊教育科商借教師

7.基隆市尚仁國小教師兼教學主任

8.基隆市政府教育處課程督學

※辦學理念

一、期許

◎阿德勒:沒有任何孩子是沒有希望的,除非您告訴他:

  你失敗了,你是失敗者。

◎盧梭:我未必是出類拔萃,但我必定是獨一無二的。

◎古薇爾:每個學生都有能力,創作自己的命運;而每個老師擁有的力量,  足以翻轉全世界。

人因教育而成就偉大,也因教育而實現夢想,期許自己能藉教育的神奇力量,營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實現「成就每個孩子」的理想境界。期許自己是那雙增能賦權的推手,讓教師享受教學,擁有愛的信念;期許自己是教育的領航員,讓家長充滿微笑,充份支持辦學;期許自己是學習的提燈者,讓學生學行並重,樂於多元學習。

二、實踐方法

誠如維克多雨果所言:「有比大海更遼闊的景色,那是天空,有比天空更遼闊的景色,那是靈魂的深處。」教育的本質在於激發學生靈魂深處良善美好的潛質,因此在校園營造幸福感,與親師以夥伴關係為孩子們共同戮力,是我領導與經營學校的基本信念。

投入教育工作,一路走來曾與多位校長共事,很感謝上天的安排,讓我遇到的校長都是不可多得的好校長。從他們身上我學習到「真誠服務」乃是當校長的要件,而學校的領導與經營應以優質的師資為根基,課程與教學為主幹,進而培育出「每個孩子都成功」、「人人是贏家」的教育幸福大樹。具體實踐方式為:

(一)學校經營層面:所有舉措與決定應出於教育性的思考、系統性的規劃,並以陽光般的熱情、溫暖的心加以實踐。

1.落實學校本位管理,確立學校發展方向。

2.營造溫馨校園氛圍,建構溝通協調機制。

3.發揮學校團隊創意,運用適當決策方式。

(二)專業發展層面:教師是學生一輩子的貴人,這不僅是一種勉勵,更要當作一種志業。

1.尊重教師教學專業,鼓勵教師自我實現。

2.建構學校本位進修,促進教學分享合作。

3.鼓勵教師自我成長,激發向上求真意願。

(三)課程教學層面:在活動中開展學習;從經驗中統整知識;由生活中培養能力。

1.注重人文品德教育,樹立良好學習楷模。

2.重視學生個別差異,善用區分性教學策略,引發學生學習熱情。

3.彈性運用多元評量,增加學生成功機會。

4.主動發現學生長才與亮點,開展其多元潛能,發揮其優勢智慧。

5.重視體驗、服務與探索,強化學生關鍵能力。

6.探討新興與重要議題,實施批判與創造思考教學。

(四)行政組織層面:帶領行政團隊系統性思考,統整判斷事件的優先緩急,方可面對龐雜的校務,並能深入精義,彈性權變。

1.建立敏捷有效能的行政體系,了解親師生的困難與需求。

2.建構扁平式組織,強調系統思考,共同解決學校問題。

3.實施單一窗口,既分工又合作,彈性運用,讓行政發揮最大效能。

(五)領導激勵層面:校長猶如船長,領航是否得宜,攸關辦學成敗。

1.運用轉型領導,建立共識願景,讓學校成員安心並擁有信心。

2.適時激勵教師服務熱忱,讓有才能的教師能發揮所長。

3.倡導與關懷並重,創造四贏,使親、師、生和社區全面提升,人人都是贏家。

(六)社區資源層面:學校與社區應形成動態的夥伴關係,學習分享,分享學習。

1.鼓勵家長參與教育,落實親師合作關係。

2.運用社區產業、文化與生態等資源,營造學校特色。

3.善用行銷策略,與媒體保持良好關係,推廣學校教育理念。

4.運用學校優勢與鄰近大學、國高中等發展策略聯盟,爭取各項資源協助校務與教學發展。

(七)環境形塑層面:生活中無時無處不是教育,在優質的氛圍中施教和受教,才是真正的教育。

1.透過建築、景觀與藝術設施,營造具人文氣息的校園。

2.善用各項儀典、制度、器物與典範人物,彰顯學校重要文化。

3.探討境教與身教之潛在課程意義,強調實踐與習慣的養成

電話:02-24334216 · 地址:基隆市[204]安樂區安和一街392號
網站維護: 建德國小資訊組 aa9134@gm.kl.edu.tw